【出诊时间】周六上午。肖和印,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,教授,主任医师,198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。作为首都优秀名中医,他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拥有近40年的经验,特别关注小儿难治性腹泻、抽动障碍、紫癫、儿童营养型疾病及慢性咳嗽等儿科疑难杂症。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副主任委员,并参与多个国家级科研课题。曾获得众多荣誉,包括北京市优秀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好医生等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一些看似普通的现象可能暗藏健康隐患。比如,孩子表现出频繁挤眉弄眼、耸肩、清嗓子的行为,很多人可能认为只是调皮或养成的坏习惯。但实际上,这可能是抽动症的早期信号。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,表现为无意识的快速运动和爆发性发声,家长务必要重视这些表现。
【误解一】许多家长认为抽动症只是孩子在调皮,其实这些症状是不可控的。大脑神经递质的失衡导致孩子的非意识性动作,简单的指责并不能改善孩子的症状,反而可能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。
【误解二】家长常常认为症状消失就表示治愈。实际上,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波动且再次出现。家长需持续关注孩子的状态,避免因认知误区而中断治疗。
【误解三】一些家长担心药物治疗的副作用,拒绝用药。虽然药物可能有副作用,但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,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并减少副作用的影响。
【专业诊断】若发现孩子有持续2周以上的异常抽动,应尽快带他们去正规医院就诊。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综合评估,判断是否患有抽动症,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。
【治疗原则】中医治疗讲究“对症”,需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、舌苔、脉象等进行辩证施治。治疗过程需坚持1-3个月,并定期复诊,及时调整药方。
同时,生活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,要避免孩子接触诱发因素,例如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,减轻学习压力,保持环境安静平和。
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,让孩子健康成长。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,请访问[AG贵宾会],关注您的家庭健康。